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「礼」的故事:敬神致福的仪式 (第2/2页)
「礼」的意义发生了巨大的扩展和昇华,从「敬神」转向了「敬人」和「治国」: 行为规范:「礼」成为了维系社会秩序、区分尊卑亲疏的一切行为准则。它规定了人们在不同场合应有的态度和仪态。例如:「礼节」、「礼仪」。 人l基础:孔子将「礼」与「仁」结合,认为「仁」是内心的Ai,「礼」是这种Ai的外在表现。「克己复礼为仁」,就是要通过约束自己,使行为符合礼节,从而T现出内在的仁德。 立身之本:「不学礼,无以立。」《论语》——这句经典强调,一个人如果不懂礼仪规范,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、与人交往。 3.「礼」字的传说与制度故事 「礼」的发展史,就是中国文明史的核心: 周公制礼作乐:这是「礼」成为制度规范的关键事件。周公旦总结了夏商的经验,制定了一套宏大而JiNg密的礼乐制度,涵盖了政治、宗教、婚姻、丧葬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,使周朝得以长久稳定。 孔子述而不作:孔子终其一生都在恢复和整理周礼,他对「礼」的推崇和实践,使「礼」成为後世两千多年儒家文化的JiNg神支柱。 总而言之,「礼」字的故事,是一个从对神灵的敬畏仪式,转变为维系社会和人l的行为规范的宏大故事。它要求人们以恭敬、规范的态度来对待神灵、祖先和他人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